發展計畫
發展計畫
106-110學年度園藝學系(所)發展計畫
壹、現況分析(SWOT)
本校位居台灣東北部,是以環保生態著名的農業縣,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環境,其豐沛之自然資源及多樣化之生物性,提供本系所極寬廣之發揮空間,而近年來宜蘭地區已朝向有機休閒觀光農業發展。本系所為東台灣唯一之園藝專業,現有學生大學部235人、碩士班24人,共計259人;專任教師11位,從園藝作物栽培至園產品處理加工以及造園景觀生態等領域,均有兼具教學與實務經驗的教師。本系所務實研究結合地方產業特色,對提升蘭陽地區產業競爭力、培養園藝專業人才與協助地方農業發展上扮演積極角色。
本系追求卓越教學,教導學生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並強調實務技術之訓練,並重視學生國際觀之養成。本系為研擬發展方向與提升教學成效,經由SWOT分析本系內部資源之優勢與劣勢,以及分析外部環境之轉變與危機,據以提出系所因應方式與改進策略。
一、優勢(Strength)
- 師資結構優良:本系共有11名具博士學位之專任教師;教授4人,副教授5人,助理教授2人,教學與研究專長涵蓋園藝學各領域。
- 強化實務教學:本系重視教學與實務經驗結合,各核心課程均搭配實習/驗課程,提升學生之實務操作能力。
- 與地方產業交流密切:系所特長配合地方產業發展,教師擔任農推會總幹事與農推會教授等,與地方產業建立良好關係。
- 國際交流頻繁:本系所積極與日本、泰國及中國大陸等姊妹校交流合作,並互有交換學生。系所師生積極出席各項國際研討會。
二、劣勢(Weakness)
- 專任教師負荷重:本系教師之教學、研究、服務負擔極為繁重,大部分教師均須擔任導師、農推教授、組長等行政服務工作以外,每人平均執行研究計畫數均超過2件。
- 與其他同質科系相比,成立的時間短,知名度較低,無特色實習產品呈現。
三、機會(Opportunity)
- 自然資源豐沛:本系位居東部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環境中,使本系所在綠色健康休閒產業方面具區域發展優勢,有寬廣之發揮空間。
- 交通便利:雪山隧道通車後,已經與大台北地區形成一日生活圈,未來直線鐵路或高鐵的開通,交通便利性大幅提升,增加學生就讀誘因。
- 社會及產業結構的改變,有許多新興跨領域的學術與產業發展,本系已強化現有師資的知識結構與時俱進的符合社會需求。
四、威脅(Threat)
- 廣設大學之故,導致高等教育供過於求,學生入學門檻大幅降低,以至於大學生素質普遍降低。又因少子化導致學生來源逐年減少,未來可能會面臨生源不足之問題。
貳、具體目標及策略
本校自創校之初期以農林著稱,其後經社會與學制的變遷,蛻變成宜蘭縣唯一的國立綜合大學。宜蘭大學秉持「篤學力行,敬業樂群」校訓之精神,以務實的校風,在傳承本校既有傳統基礎與兼顧現代教育潮流下,致力於培養學生具有專業知識與能力、人文社會關懷與國際視野等素養,並將本校定位於以「卓越教學、務實研究」為導向的綜合大學。
本系在學校與生資學院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之基礎上,考量當下社會需求及發展趨勢,經過本系教師、學生代表、校外專家學者及業界代表等諮詢委員,經過多次會議討論擬訂,以園藝作物栽培、造園景觀設計及園藝產品之處理與加工等理論與實務為主體,配合智慧農業、生物技術、生態休閒及園藝療癒等學理與應用性之課程,培養學生發展園藝事業之能力,同時針對園藝生產與環境間之互動及影響,培育具有宏觀視野之優秀園藝人才為發展目標。
經過本系內部資源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外部資源的機會與威脅等分析,擬訂本系的發展策略如下:
內部資源
外部環境 |
優勢 (Strength) |
劣勢 (Weakness) |
|
|
|
機會 (Opportunity) |
乘勝追擊策略 (SO) |
反守為攻策略 (WO) |
|
|
|
威脅 (Threat) |
扭轉乾坤策略 (ST) |
逆轉求勝策略 (WT) |
|
|
|
- 乘勝追擊策略(SO):
- 加強區域服務工作:針對縣內的高、中、小學,舉辦科普教育活動,讓本系走出校園深入在地,吸引在地學生進入本校就學。
- 加強區域性科技研發:利用東部地區特殊之自然與人文條件,提升本系的區域性產學合作與學術研究能量。
- 反守為攻策略(WO):
- 力求教學研究與地方產業無縫接軌:東部地區豐沛之自然資源及多樣化之生物性,為本系發展之重要後盾,持續強化教學、研究與地方生產、生態與觀光等產業密切配合及共同發展。
- 加強拓展整合型研究與產學合作:交通便利性提升與網路通訊之持續發展,已使宜蘭縣在交通上無地理障礙,故將積極拓展與國內外的產業合作,以進ㄧ步提升本系的知名度。
- 加強結合跨領域發展:,因應AI及大數據的時代發展,本系將結合無人機的應用,吸引更多學子進入園藝產業及園藝療癒領域。
- 加強培養學生的國際觀:利用本系優質的國際人脈,建立與境外姊妹校的密切交流合作,創造學生海外實習的機會。
- 扭轉乾坤策略(ST):
- 本系已建立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育特色,且師資結構優良,可強化宣傳以增加本系之知名度,提高學子入學意願。
- 利用本系優勢,吸引高中職校學生就讀,突顯本系所重視實務經驗之特色。
- 招募外籍學生與僑生就讀,積極擴展國外姐妹校之間的交流。
- 逆轉求勝策略(WT):
- 與在地緊密結合,幫助解決在地問題,強化在地生就近就學意願。
- 以具特色之研究成果或實習產品之研發,吸引年輕學子到本系就讀。
參、發展特色及重點
本校位居東部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環境中,其豐沛之自然資源及多樣化之生物性,提供本系所極寬廣之發揮空間,因此本系所積極地以務實研究結合地方特色產業,並強調以多元差異的文化中,促進學生國際觀養成。
一、卓越教學
主要課程均配合實習/驗課程,並利用產學合作、融入式及服務式教學與環境綠美化等機會,強化實作訓練。並結合東部休閒產業及生態資源,發展休閒產業及園藝療癒學程。以校外教學與國內外參訪活動,強化學生對園藝產業實務之瞭解。開設全美語教學專業課程,提昇學生外語能力,開展國際視野,強化國際觀。開設國際農業訓練課程,進行國外移地教學,增進學生與國際接軌的機會。
二、務實研究
未來園藝市場分工將越趨精細,生產者將根據其所在地區的環境條件和消費文化,選擇合適的作物生產。因此本系針對最適栽培之作物種類與品種,加強栽培技術及品種選育、加強研究智慧農業及無人機應用、發展園產品最新的處理與加工技術及造園景觀與園藝療育的結合等研究,以提昇學生的產業競爭力。
肆、本系所發展重點
一、專業理論及技術提昇
針對國家重要的經濟園藝作物,利用優良之栽培與採收後處理技術提昇作物品質,以先進之加工技術提高作物之應用及經濟價值。同時進行作物生理特性之基本研究,進一步以生物技術探討作物之生化特性,積極開發培育具園藝價值之作物新品種或新技術。
二、有機與休閒產業的融入
- 園藝事業已從「產量的增加」轉變到「品質的提升」,進而朝向「休閒生態」的產業發展,藉由對作物種類及生長特性的精確掌握,發展對環境友善的有機栽培,並充分認識在地人文背景,培育具自然生態理念及本土人文素養的造園景觀設計人才。因應全球環境變遷與社會發展需求,將園藝作物結合自然生態資源,營造出兼具生產、生活及生態三生一體的永續發展特色。
- 應用蝴蝶與螢火蟲等資源昆蟲於休閒農業之特色開發,並根據昆蟲所需之蜜源植物等,選用較具觀賞價值之植物種類,達到生態復育及環境綠美化之目的。
三、園藝設施技術發展應用
因應全球環境變遷,提升溫室或植物工廠生產效率,結合自動化設施和節能節水設備,整合環境控制,強化園藝設施技術之開發與研究。
四、生物技術發展
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應用於開發植物新品種的各種特性,特別是台灣最具世界競爭力之蘭花產業。利用台灣蓬勃發展之奈米科技相關產品,應用於園藝作物採收後處理技術之開發。
五、無人機的應用
無人機的發展與應用已相當成熟。本系擬利用無人機投入作物的生產、病蟲害的防治及預警、生態的監測及休閒遊憩的評估,再結合大數據的運算分析,讓園藝產業更科技化、人性化及智慧化。
六、園藝療癒發展
園藝學過去是一門以生產經濟作物為主的學門,隨著社會生活的轉變,人們開始重視園藝在裝飾與美化等環境效益的造園景觀方面的知識。近年來,更進一步關注園藝與造園對生心理層面的效益。健康園藝是一個實務與研究結合的主題,只用一套研究方式或是操作流程是無法滿足不同需求的對象,故學生在進入真實的研究或實務世界時,能提醒自己不斷在過程中找尋問題,並回到學習場域中找出最佳的解決方式。
伍、整體發展之質化與量化目標設定
一、質化指標:
- 培育從事園藝工作,兼具備現代化園藝事業經營管理研究能力之優秀人才。
- 鼓勵學生參與政府機關及產業合作之實務實習課程,全面提升學生專業素養與職場就業能力。
- 擴大與國內外科研機構與產業界的學術與人才交流,提升研究水準及研究論文的數量,並協助解決產業問題。
- 達成宜蘭地區健康智慧綠生活之產業升級。
- 以系所有限資源,重點支持有發展潛力的研究設備儀器,展現績效成果,建立本系特色。
- 全力發展園藝跨領域合作模式,開創全新之園藝療癒、智慧園藝及休閒園藝新樣貌,以擴大學生就業範圍並啟發學生學習興趣。
- 增加具全球視野之國際化園藝人才。
- 積極輔導學生參與各項國際交流與學術活動。
- 鼓勵與指導學生參加競賽、展覽、研討會、擴展學生視野。
二、量化指標:
指 標 |
106 學年度 |
107 學年度 |
108 學年度 |
109 學年度 |
110 學年度 |
科研補助及產學合作計畫/件 |
11 |
12 |
11 |
11 |
11 |
辦理專家演講/次 |
4 |
5 |
5 |
6 |
6 |
業界參訪實習/人 |
150 |
200 |
200 |
220 |
220 |
參與國內外研討會/人次 |
13 |
14 |
15 |
16 |
16 |
教師發表學術論文/篇 |
5 |
5 |
5 |
5 |
5 |
參與全國性及國際性競賽/場次 |
5 |
5 |
5 |
5 |
5 |
參與國際移動學生數/人次 |
15 |
15 |
15 |
15 |
15 |
專業診斷規劃服務/次 |
5 |
6 |
7 |
8 |
9 |